十大杠杆炒股指平台-实盘杠杆平台-炒股指平台杠杆

上海商品期货配资 浙江省海上风电发展情况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25-08-25 21:38    点击次数:132

上海商品期货配资 浙江省海上风电发展情况研究报告

图片上海商品期货配资

一、总体情况

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5%以上,浙江电力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将持续上升。浙江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占全国的20.3%,国内居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中国第5位。

浙江可再生电力发展种类较为丰富,但受政策、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制约,各类电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综合考虑浙江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发展现状、技术成本等,未来十年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将是浙江可再生电力发展的主要品类,当地政府也将海上风电视为浙江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浙江省海上风能资源良好,近海风电技术可开发量约为43GW,海上风电开发潜力较大。“十四五”规划新增海上风电装机450万千瓦以上,竞争性配置政策落地,并有望推出地方补贴。但是,浙江省海上风电可获取项目有限,海上气候条件一般,产业链也不完整。

二、浙江省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情况

(一)电力消纳配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浙江省全年发电量33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其中:火电发电量2428亿千瓦时,占72%;水力发电量151.9亿千瓦时,占比5%;核能发电量712.1亿千瓦时,占比21%;风力发电量31.5亿千瓦时,占比1%;光伏发电42.7亿千瓦时,占比1%。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发电装机容量为10142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358万千瓦,占比63%;水电装机1171万千瓦,占比12%;核电装机911万千瓦,占比9%;风电装机179万千瓦,占比2%;光伏装机1517万千瓦,占比15%。根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2020年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48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2%。省内发电量缺口将近1500亿千瓦时。作为传统制造业和出口大省,浙江全社会生产需求旺盛,电量需求连续增长。

浙江省发改委和浙江省能源局发布了《浙江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对浙江省在“十四五”期间的社会电力需求做出了预测。“十四五”期间,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5.5%以上。预测到 2025 年,全省全社会最高负荷、用电量将分别达到 11810~12430 万千瓦、6020~6300亿千瓦时,“十四五”年均增长5.0~6.0%、4.5~5.5%左右。《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装机 3575万千瓦左右,建成境内电力装机容量13717万千瓦左右,人均装机2千瓦左右。新增电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4188万千伏安左右、线路长度16590公里左右。最大外购电力4757万千瓦左右,占全社会最高负荷比重38%左右。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电力发展的结构指标: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45.6%左右、非化石能源消纳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40%左右,分别比2020年提高5.9和10个百分点左右。煤电装机比重40%左右,比2020年下降 6.7个百分点左右。全省电力占终端能源比重达到40%左右。

(二)海上风电资源

浙江海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在7.2米/秒~ 8.5米/秒之间,风能资源具备一定的开发价值。拟建场地海床(场地)总体基本稳定,交通运输发达,建筑材料供应市场规模大,相关供应链产业齐全,海洋水文条件适宜。风电场建设条件总体较好 。

浙江省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近海风能区(等深线50米以内的海域和近海岛屿)、沿海风能带(杭州湾南岸、甬台温沿海岸区)和内陆风能点(千米以上的高山山顶山脊)的特征,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由近海—海岸—内陆逐渐递减。全省有开发价值的风电基本分布在近海海域、海岛、沿海滩涂和高山上。浙江省风能资源表明,沿海区域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多在5.5~6.5米/秒之间,由于该区域大部分处于台风影响区,风机安全等级大部分为II类,年等效满负荷小时约在1900~2400小时。

浙江省拥有辽阔的海域面积和多风少灾的气候条件,是建设海上风电场的理想场所,相比海域面积较小的江苏省和台风影响较为明显的福建省、广东省,均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优势。浙江省内全年季风显著,在杭州湾海域、舟山东部海域、宁波象山海域台州海域和温州海域均具有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具备建设大型海上风电场的条件。但是,杭州湾入海口风高浪急、乱流沙涌,最大潮流达到2.24米/秒,与亚马逊河口、恒河河口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潮湾。同时,常年泥沙淤积使得海底淤泥层深厚,厚度超过50米,且表层10余米深度均为浮泥,地质松软、易滑、承载力低,海上风电工程建设难度相对较大。 

图片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模拟分析,浙江省近海风电技术可开发量约为43GW,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巨大。

(三)项目规划

浙江“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获批复,其中省管海上风电850万千瓦,国管海上风电800万千瓦。要求2025年前省管海上风电、国管海上风电分别并网200万千瓦。

2021年初的《浙江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将“积极推进近海海上风电”放在重点任务中位列第二的关键位置。“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及抽水蓄能,着力打造华东抽水蓄能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海上风电力争新增装机容量450万千瓦以上,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嵊泗2#、嵊泗5#、嵊泗6#、象山1#、苍南1#、苍南4#等已核准项目的开发建设,适时开展一批项目前期核准工作,加快海上风电规划修编,积极争取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入规,逐步探索利用宁波和温州外侧专属经济区建设海上风电。另外,通过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重点在宁波、温州、舟山等开发规模相对集中的区域,打造海上风电+海洋能+储能+制氢+海洋牧场+陆上产业基地的示范项目,带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结合海上风电开发,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深远海碳封存、海上能源岛等新技术、新模式。2021年3月征求意见的《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围绕打造若干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目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重点推进浙能嘉兴1#、华电玉环1#等项目。

2021年,浙江提出“风光倍增计划”,要求大力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持续推进能源清洁化进程。目标到“十四五”末,浙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455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500万千瓦,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41万千瓦以上,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海域,打造3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2021年,浙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48万千瓦。根据中国风电产业地图2022,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46.7万千瓦;2022年新增海上装机57.8万千瓦。

2023年3月3日,浙江省能源局发布《关于2023年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公布了2023年度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风电项目计划表。其中海上风电项目包含两个投产类,三个续建类,四个开工类和三个前期类。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3年浙江省共核准11个海上风电项目,共计3.516GW。

图片

(四)政府支持政策

宁波市2019年11月1日发布了《宁波市关于开展2019年海上风电竞争配置的通知》的公告,同月公布竞争性配置电价,分别为0.76元/kWh和0.765元/kWh。温州市2019年11月12日公布了竞争配置结果,最低为0.77元。

浙江海上风电电价竞争配置结果

地区

项目名称

装机容量

(万千瓦)

申报上网电价(元)

综合得分

宁波

国电象山1#海上风电场(二期)工程

50

0.76

91.6

宁波

中广核象山涂茨海上风电项目

30

0.765

91.5

温州

华润电力苍南1#海上风电项目

30

0.785

82

温州

华润电力苍南1#二期海上风电项目

10

0.785

81

温州

华能瑞安1号海上风电项目

15

0.770

88

温州

华能苍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

20

0.770

90

温州

华能苍南4号二期海上风电项目

20

0.770

87

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2年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显示,2022和2023年,浙江全省享受海上风电省级补贴规模分别按60万千瓦和150万千瓦控制,补贴标准分别为0.03元/千瓦时和0.015元/千瓦时。浙江省正在商讨制定省级海上风电补贴方案,整体补贴预算上限额度为60亿左右。

目前,浙江省海上风电采用竞价上网政策。

(五)产业链成熟度

1、舟山市海上风电装备产业。中交三航局舟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岱山海上风电安装综合基地位于岱山经济开发区内,主要为海上风电组装、单桩桩基及附属件,后期计划达到10万吨级的单桩年产能,总投资约8.5亿元,年产值6亿元;目前该项目已投产。泰胜蓝岛(舟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是泰胜蓝岛继启东丰顺基地拓展的第二个风机导管架生产基地,也是泰胜蓝岛与浙江舟山中岛通力合作打造建设的批量化立式风机导管架的产业基地;2020年11月13日该项目开工建设。

2、宁波市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宁波有日星铸件、日风电气等风电企业。其中,日星铸件为中国风电铸件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在宁波申请的年产12万吨海上风电铸件扩产项目处于审批之中;日风电气项目总投资1.6亿元,年产230台大型海上风电变流器和115台水冷系统。此外,中船海装在宁波拟投资建设海上风电设备工业园,预计总投资35亿,目前完成可研审批。以及《宁波市能源局2020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积极培育氢能等前沿产业。

图片

在应用市场的带动下,浙江省风电产业取得较大发展,在整机、齿轮箱、变流器、铸件、电缆等行业均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浙江省本土整机制造企业运达7兆瓦平台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以海装、远景等主机厂为主,同时配套叶片生产检测、变频器制造、塔筒加工的海上风电产业园先后落地宁波、温州等地。三航局岱山施工基地、华电重工台州钢结构加工基地成功投入使用,为浙江省一批海上风电建设提供了施工便利 。 

(六)市场开发主体

目前,浙江海上项目稳步推进。国家能源集团(主要布局宁波)、中广核(主要布局舟山)和华能是较积极的参与者,华润电力也在温州有项目核准。

(七)绿色金融服务

早在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等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2020年11月,浙江银保监局、浙江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浙江经济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全面总结推广绿色金融良好经验做法,强化金融与产业绿色化协同发展,打造绿色金融浙江品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

浙江绿色金融氛围良好,并有多次支持风电项目的成功案例。例如,2020年邮储银行湖州市分行向天润湖州狮子山49.5MW风电场项目授信3亿元,2020年邮储银行台州市分行为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项目提供8亿元银团贷款。

三、浙江省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规划项目获批影响因素较多,推进困难

浙江省由于受到生态保护、航道枢纽、军事用海等海洋功能区划的多方面限制,致使海上风电可获取项目不多,且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较多困难。

浙江省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历来是渔业大省,为严格保护各类珍稀、濒危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浙江出台了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将1.4万平方公里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占浙江管理海域面积的31.72%。其次,浙江还是重要的海上航运枢纽,主要有宁波-舟山港、温州港、台州港和嘉兴港四个港口,密集的国际航道、传统航道亦会占用较多海域面积。此外,浙江部分海域还是军事训练用海,禁止进行项目开发。

(二)海上气候条件一般,影响安装和机组运行

浙江省受海洋水文环境和海洋天气系统的影响显著。夏季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高温、暴雨、大暴雨出现概率增加,台风、雷暴、龙卷风多发;秋季,夏季风逐步向冬季风过渡,气旋活动频繁,同样易发生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

(三)本地海上风电产业链不完整

浙江省除在勘测设计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外,整机制造尚未全面布局海上风电市场,仅电缆、齿轮等部分配件在海上风电市场有一定的参与度,总体上看浙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仍未形成完整体系。

四、在浙江发展海上风电的建议

(一)随时跟进浙江海上风电规划修编情况

浙江省新一轮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修编工作已完成了初步方案,征求了地方和部门的意见,规划初步规模达2000万千瓦。政府要在摸清所辖海域风资源条件、海底条件、水文条件、海洋灾害等基础上,综合考虑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军事训练区域和电缆铺设条件等,选择适宜开发的海域场址;并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布局规划离岸深海海上风电场,减少与其他行业用海需求的冲突,有效开发深海空间资源,兼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可发挥技术、政府关系等优势资源,参与浙江省海上风电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推动海上风电项目落地。

(二)会同当地机构,增强产业协同创新,获取项目资源

虽然浙江海上风电产业链不成体系,但浙江拥有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完善的物流交通体系和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可有效承接海上风电产业链的落地。建议会同当地政府、各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成立海上风电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上海商品期货配资,充分发挥行业协同作用,推动浙江全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融合发展,以加强政府关系、获取项目资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Powered by 十大杠杆炒股指平台-实盘杠杆平台-炒股指平台杠杆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